股票代码:2382.HK
聚焦科技之美
实施名配角战略,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企业。
我们浙江舜宇集团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光学镜头、显微仪器、测量仪器以及各种望远镜等光学产品的企业。我们的产品95%以上出口欧美、日韩、港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们企业发展势头一直比较好;近三年来,我们的产量、销售、利税总额平均增长30%左右。去年受亚洲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仍取得较好成绩:实现销售2.41亿元,利税总额43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7%、23.65%。因此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全国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农业部、外经贸部授予的“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等称号。今年4月25日到28日,根据省委周书记的批示,《浙江日报》对我们企业作了连续报道,给予我们很多鼓励。
乡镇企业如何再上新台阶?我们的体会是,必须紧紧抓住知识创业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着重在更新观念理清思路、调整产品结构和培育创新人才三个方面下功夫。
更新观念:确立一条知识创业、科技兴企的发展思路
我们企业从1995年起,多次进行了“要不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大讨论。直到现在,这个讨论仍在继续。为什么呢,为了解决观念问题。象“要不要发展”这样的问题,答案本来是很明确的,但在乡镇企业,就不完全这样。原因就在于乡镇企业中存在一种根子很深的农民意识,其集中表现如“急功近利、小富即安”思想(有了一点钱,就不愿再投入、再冒险、再发展)、任人唯亲的家族化观念、“宁为鸡头,不为牛尾”,单打独斗、不愿合作的思想,等等,都在无形中阻碍着企业的发展。我们企业的发展之路,就一直抓了观念更新。
一是用“持续发展、长远发展” (生命型企业)的观念破除“急功近利、小富即安”(经济型企业)的观念。使全体员工,特别是干部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只求小富不思进取的观念和行为,都只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产和灭亡。但是怎样发展呢?过去我们靠“四千精神”,现在光有“四千精神”就很不够,要确立“知识创业、科技创新”的观念,强调知识和智慧、科技和创新在产品中的价值。只有立足于知识、科技来适应市场、创新市场,乡镇企业才会有自己的明天。
二是用“开放合作、五湖四海”的观念破除“单打独斗、用人家族化”的倾向,坚决摈弃“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传统观念。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实力强劲的三资企业抢占市场,我们今天用几十万元钱起家已无法取得成功,所以乡镇企业要以博大的胸怀,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业界、与同行、与外商,采取联合、联盟、合资、合作的多种方式,同时要尊知重才,欢迎“空降部队”,在区域、行业内抢占制高点。否则,就会在低水平的自相残杀中自我消灭。
三是注重“专业化”,慎重“多元化”。我们会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平面扩张和低水平竞争在买方市场中没有出路。所以我们以“专业”为企业坐标的中心,遵循纵向深化和横向发展这样两个方向,从厚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营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建立自己的产品系列结构。我们认为,乡镇企业的底子很薄,我们的100只“鸡蛋”还不及人家一只大,如果分开来放在许多“篮子”里就会使每一只“篮子”都不具备竞争力!在社会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的时代,我们也很难具备同时管好许多“篮子”的本领。
观念更新使我们的发展思路逐渐明晰,豁然开朗。我们确定:把“振兴民族光电工业”(杨振宁给我们企业的题词)作为企业的宗旨,即把企业定位在光学产业上;并确立了“在传统光学领域争创全国一流”的近期目标和“跻身世界光电先进行列”的远期目标。
几年来,我们在传统光学领域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有步骤地向高科技的现代光电进行战略转移,这个过程经过了1997—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说明我们这个发展思路和战略是正确的、可行的。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而新思路的获得要靠观念更新。观念更新的过程是解放思想,换脑筋,换思维方式,换思想方法,换思考角度的过程,是一种不用花钱而能得到的点子,抓住机遇、收到效益的好事。我们体会,观念更新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先导,是新形势下乡镇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
调整结构;形成一个创造知识、技术价值的产品系列
江泽民同志说:“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建议要特别抓住技术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我这里所说的技术创新,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总和。
多年来,我们通过抓住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创造知识和技术价值为核心的产品系列。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五件事:
我们设置和健全了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开发部、光学特种工艺研究所、专管生产工艺的工程部,形成了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体系,有一支从高级工程师到现场工艺员组成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队伍。
我们始终抓住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我们企业从84年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和浙江大学走上了联袂之路,至今15年,双方都深受其惠。现在浙江大学已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双方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去年底,又签订了新形势下深化合作的协议书。我们合作的范围也在扩大,除了浙大,还有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并同国内的同行,以及韩国三星、日本美能达、美国施乐等国际著名的公司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这些,对于我们的技术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80年代,我们引进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光学冷加工最佳参数,使光学冷加工的粗磨速度提高90倍,抛光提高10倍。生产率的提高,使我们的市场迅速扩大,形成了国内光学冷加工“北长春、南余姚“的格局。90年代,公司引进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固作磨料抛光新工艺,使照相机多片镜头的抛光速度提高五倍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我们紧紧抓住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把浙江大学研究开发的成果,把我们研发部自己开发的成果,迅速变成现实生产力,变成产品和商品,变成经营效益。使我们的主体产品在纵向延伸、多品种、多规格、多层次、系列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知识含量和技术附加值。并通过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拓展新的市场。去年十月,我们的核心部门光学镜头制造部由于某大客户突然停止下单,遇到空前的困难,由于研发部新开发的光电产品CCD镜头投产(国内独家),具有较高的利润且市场旺畅,得以胜利度过难关。
我们加大了技术开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投入。我们把开发费从销售额的2.5%提高到3.5%。同时趁亚洲经济危机加快了技改工作,投入3000多万元的两项技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使镜头生产能力增加650万套/年,显微镜生产能力增加7.3万台/年,真正成为国内最大的光学镜头生产厂家。这场技改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和日、美大公司的合作中发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带来的规模效应,使企业在与境外几家大公司的竞争中打了胜仗!
通过了上述措施,我们在现有产品的延伸开发和光电新产品开发两个方面同时获得丰收,四大类产品都形成了自己的系列:光学镜头从传统的“傻瓜相机”镜头跨入了计算机激光扫描仪镜头的新领域;显微镜的几十个规格,完成了由抵挡向中高档的过渡;自动安平水准仪的量产,使我们进入了测量仪器领域;30余种规格的天体望远镜,占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50%以上。创造知识、科技价值,对于提高产品利润、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市场份额、经营自营进出口业务以及增进与国际大经销商的合作,都甚为有利。
以上是我们企业抓科技创新来推动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但同时我建议,调整产品结构要从企业的时间出发,要因地制宜、因企论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具体的方针上应有所区别。我们乡镇企业以农业、农村、农民为背景,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要考虑到我们背后广大的农村市场和庞大的农业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从事大众化消费品的加工生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们多数乡镇企业的主要形式和主要任务,我们不必也不可能突然间都变成高科技企业。
管理重心:培育一支具有知识、创新优势的人才队伍
江总书记说:“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智力和智慧的时代。21世纪最需要的资本,是知识;企业最需要的能力,是创新力;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是创造人才。今天,我们要从企业明天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人才战略。
根据知识创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培育一支具有知识、创新优势的人才队伍,是企业管理的重心所在!为此,我们实施了“五个一”的工程:
确立一个标准。无论对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我们都强调创造力人才第一,鼓励人人成为创造力人才。我们把“勇于探索”作为企业的价值观,把“共同创造”作为企业精神,力求形成创新和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设置一条通道。我们专门设立《企业内部专业技术职称条例》、《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方案》,开辟以技术创新来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鼓励企业的人员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
建立一项机制。我们把引才、用才、育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的规范,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对知识人才、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和一系列激励措施,优化人才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成长环境,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提供一个舞台。我们提出要让知识“控股”,要让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控股”,把素质更高的人才充实到企业的各个关键部位,提供舞台让人才施展自己的才华。现在,我们的决策层(董事会5人)中高级职称的占100%,其中有博士2人,硕士1人;执行层(总经理办公会议成员8人)中高级职称占100%;管理层(副部长以上干部1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4%;集团公司科室人员(29人)大中专生、专业技术人员占90%。
营造一个氛围。即在企业的全体人员中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文环境,使知识、创新人才在企业中如鱼得水。
与此同时,我们抓住“两个开发、两个投入”,即把产品开发与人才开发同步起来,把口袋投入与脑袋投入同步起来。通过引进和内培相结合,至目前,我们已有一支200多人的大中专生为主体的知识、创新型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