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2382.HK
聚焦科技之美
实施名配角战略,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企业。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公司全体同仁一起,庆祝公司成立30周年,回顾舜宇发展的风雨历程,展望舜宇未来的光明前景。
1984年10月3日,舜宇前身—余姚第二光学仪器厂诞生了,从此,舜宇人从“姚城古墟”起步,踏上了披荆斩棘的创业之旅,开启了在传统光学和现代光电行业竞争拼搏的壮丽征程。
30年来,我们的产品,从单一的光学镜片发展为涵盖三大事业的十个系列;我们的市场,从为校办工厂配套发展为与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的生产场地,从四间厂房发展为横跨五省市的六个基地;我们的销售,从1985年的19万发展为2013年的60多亿;我们的资产,从开办时的6万元贷款,发展为目前的总资产39个亿,市值已经超过120亿港币?
三十年来,我们向全球客户提供了价值近300亿元人民币的产品,其中包括:3.85亿枚光学镜片、5.87亿枚光学镜头等元部件产品,6.14亿件手机摄像模组等部组件产品,168万台显微镜、575万具天文望远镜、388万具枪瞄镜和观靶镜,以及分析天平、质谱仪、测振仪等整机产品。我们上缴的税金,多年来在余姚工业企业中排名首位。此外,以“共同创造”和“防止家族化”为核心的舜宇文化,受到中共中央常委李长春的高度评价;由经济日报社主办总结舜宇经验的“舜宇现代企业之路”研讨会,受到习近平同志来信的祝贺。舜宇防止家族化经营的经验,成为中国科技大学MBA教学的典型案例,丰富了中国企业管理的理论宝库。
回顾三十周年的风雨征程,追溯曲折成长的历史轨迹,总结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探索舜宇成功的主要原因,对于舜宇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0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赋予我们成功的机会。
五年前,我在回顾舜宇创业历程的时候,曾经谈到舜宇成功创业的三个基本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今天我要着重说明,这里所说的“天时”,就是时代环境、政策环境,就是当和国家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舜宇的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缩影,准确把握政策、灵活运用政策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基础。1983年,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引发了我们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梦想;1984年,风起云涌的乡镇企业潮流使我们办厂的梦想得以成真;1987年,国家的“横向联营”政策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指出了重要路径;1988年,政府提倡的“厂校结合”为我们的“登高”提供了技术资源支持;1992年,国家关于不同经济成份的“联合经营”政策为我们“借船出海”铺平了道路;1994年,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帮助舜宇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1999年,国家对高科技产业化的鼓励使舜宇成为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国务院的“46条”和2010年的国务院“新36条”,等等,都为舜宇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强大动力。
因此,在庆祝舜宇三十周年的今天,我们要感恩祖国,感恩时代,我在这里谨向所有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曾经指导、帮助、关心和支持过舜宇事业的党政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30年来,与时俱进的企业战略奠定我们成功的基石。
回想1984年,当我们刚刚叩开光学大门时,许多同行背景雄厚、实力强劲,经过三十年大浪淘沙,缺乏清晰战略导向的企业和不能相机调整战略的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和不断袭来的风暴面前纷纷倒下,而我们正是依赖与时俱进的企业战略后来居上,取得了行业瞩目的成就。
建厂初期,我们确立了光学冷加工的方向,跻身照相机镜头生产行列,解决了在行业立足的问题。 1988年下半年,面对国内相机市场很热的状况,我们未雨绸缪提出“两个转变”战略,进军国际市场,避免了1989年政治风波后可能殃及的灾难,并在参与国际市场的拼搏中提高了竞争力。1999年,根据“21世纪是光电世纪”的基本判断,我们及时提出“两个新的转变”,在产品结构上逐步迈入现代光电领域,几年后大举进军手机行业,为舜宇带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与此同时,在经营方式上开展资本经营,最终成功地在香港主板上市,创造了社会财富、优化了治理结构、丰富了激励手段。2004年初,我们确立了“名配角”战略,把“成为著名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作为自己的目标,深化了国际化之路,由此带动产品、客户和市场的高端化。目前公司主打产品多数位列世界前三,真正成为了全球光电主角企业的“名配角”!
对主业的坚守和专注,对企业战略的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具备对企业生产环境重大变化的深刻预见力,对企业所处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对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精准判断力,以及排除市场各种诱惑的定力。经验证明,企业的产业定位是企业做大走远的指南针,而与时俱进的战略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进器。
30年来,全面加强国内外合作拓展我们成功的空间。
舜宇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拓宽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容的过程,通过合作有效整合政策、技术、市场、智力等各方资源,实现了舜宇和各合作方的共同发展,拓展了舜宇成功的空间。今天,“合作”二字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文化和灵魂。在舜宇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每当我们在战略方向上作出一个重大决策后,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实现战略的资源不足。资源问题不解决,最好的战略决策也会落空,而合作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
从企业起步时期的“借鸡生蛋”、“借水行舟”,到发展时期的“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每次“借”的过程都是我们投入自身优势资源与对方的优势资源相互合作的过程。时至今天,与天津照相机厂的合作,与浙江大学的合作,与杭州照相机研究所的合作以及后来林林总总数十项合作,那些真诚愉快的“合作共赢”故事,依然历历在目。正是这些合作,为舜宇度过难关、赢得机遇、谋取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后,合作的形态和方式更加复杂,双边合作更多地走向多边合作。以共赢的心态加强“官产学研用”合作,在合作中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一定能使舜宇在更高水平的合作中赢得更多机遇,为续写舜宇的辉煌博得更大空间。
30年来,市场驱动的技术创新深化我们成功的内涵。
舜宇的创业之路,就是创新之路。技术创新永远是制造型企业的腾飞之翼。多年来,我们用自主创新之剑,“创”出了CCD镜头的新市场,“创”出了光学核心技术的新突破,“创”出了现代光电的新领域,“创”出了光学仪器的新气象,赢得了光学、光电和仪器三大事业的不断跃升。今天,舜宇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深化了我们成功的内涵。
市场驱动的技术创新,包括科学技术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舜宇在重视科学技术创新的同时,紧紧抓住了工艺技术的创新和改造,从建厂初期的微粉精磨、高速抛光等光学冷加工技术和多层镀膜技术,到今天光电产品的COB技术和柔性生产线,始终走在同行的前面。经验证明,市场驱动的技术创新活动,其萌发在科技,而大发展却在工艺。科技的进步也许依赖少数人,而工艺的进步则需要发挥大多数人的聪明才智,并因之产生巨大的效率和效益。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经指出,一个市场需求往往比十所大学更能拉动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永远是商业之海的灯塔,也永远是舜宇创新之船的航标。舜宇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命线。坚持市场导向、市场驱动,逐步走向创新市场、引领潮流,是舜宇创新航船必须遵循的基本航道。
30年来,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凝聚我们成功的力量。
古人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舜宇创业和创新的成功,是“众力、众智”的成功,团队建设的成功。通过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我们把办厂初期的几十个人到现在的近万名员工,凝聚成为一支排山倒海的力量。30年来我们一直秉持的三个原则,对于打造优秀的人才团队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是“钱散人聚”的分配机制,科学合理地解决了人才的付出、收获、积累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为舜宇凝聚人才、形成合力、激发创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从企业改制时350名在册员工全部成为股东、2003年实行对优秀人才的股权激励,到2010年起舜宇用1亿股上市公司股票奖励中高层管理者和优秀员工,舜宇一系列钱散人聚的举措,把员工的命运和企业联成一体,造成了舜宇人才团队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
二是“管好干部身边人,防止用人家族化”的理念,为舜宇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至今,舜宇没有任何高管的“身边人”在公司担任要职。我写的论文《如何加强企业干部身边人管理》、《民营企业要防止家族化》,在《人民日报》、《中外管理》和《学习研究思考》发表,引起党中央领导的重视,说明舜宇管好干部身边人、防止家族化用人的举措,具有时代性的普适意义。
三是“尊重和关心所有舜宇人”的理念,为舜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积累起潜在的广大人力资源。舜宇创业的历程告诉我们,尊重人和关心人,是团结人才吸引人才的基础,是激发人才共同创造的前提,是凝聚人才为舜宇事业长期奋斗的关键。
30年来,共同创造的企业文化升华我们成功的价值。
舜宇的创业和创新,得益于舜宇文化的指引。今天,舜宇形成了一个以共同创造为核心的理念体系,构筑了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指导的制度体系,养成了一套企业领导躬身示范的行为作风,制定了一套目标明确路径具体的文化“落地”方法。
以“共同创造”为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体系,向企业内外展示了舜宇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崇高境界。“以员工为本”,和员工“共创事业与价值,共担困难与风险,共享成果与利益,共谋成长和发展”,“与全体股东共同创造舜宇坚实的基业;与全体员工共同创造舜宇优秀的品牌;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光电产品的市场;与业界同仁共同创造行业发展的空间;与社会各界共同创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的理念,把舜宇的命运与股东、员工、合作伙伴、业界同仁、社会各界紧密联系起来,使舜宇在造福社会的同时得到社会各方资源的滋养,大大升华了企业存在的价值、发展的意义和空间。而由舜宇文化熏陶和造就的领导团队,以其高度的危机意识与使命感,以其躬身示范、坚韧不拔、抓铁有痕的优良作风,成为舜宇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竞争、敢于胜利的中坚力量。
2013年10月余姚百年一遇的洪水,是对舜宇共同创造文化的一次盛大检阅。2500名舜宇人在台风“菲特”来袭前后的十天九夜中,用舍小家顾大家、以大爱救大灾,舍身忘我、前仆后继的壮举,在沧海横流中展示了舜宇人的英雄风貌,谱写了一曲舜宇文化的嘹亮赞歌。
舜宇30年的创业过程,是全体舜宇人的奋斗过程。舜宇的进步和发展,舜宇的成绩和经验,归功于党和国家,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归功于为之贡献青春的同仁们!
各位同仁!
舜宇人30年共同创造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弘扬光大,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止于过去的成功。美国企业战略家本杰明指出:“没有什么比成功更具危险性的了——它诱使你天真地以为从前存在的将继续下去,老的办法可用于解决新问题。”他给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不要成为成功的奴隶!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面对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舜宇未来发展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集团管控能力的提升,战略指导能力的提升,资本运营能力的提升,内部资源整合、协同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品牌建设的任务、人才梯队建设的任务、公司文化落地的任务,都十分紧迫而严峻;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和“大企业病”等等,不但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而且必须忍受切骨之痛,自觉进行变革!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歌猛进、继往开来,再创舜宇大业,续写壮丽新篇。
继往开来续写壮丽新篇,要求我们坚持远大的愿景。
舜宇的愿景是做强做大,成为光电行业百年老字号。未来之路怎么走?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互联网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都在呼唤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旧商业时代的企业,以自己为中心,以利润为中心,而新时代商业文明却要求企业对社会的关系、对环境的关系、对人文的关系、对客户的关系等等作全新的思考。为未来愿景正确定位,是舜宇继往开来的首要问题。
我们应该成为21世纪企业理念的实践者。2007年,我在宁波市创建和谐企业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上发言,谈到我们“转变三个理念,建立和谐企业”的经验。所谓三个转变,一是把企业的性质定位,从“赚钱的机器”转变为“社会的细胞”;二是把创办企业的目的,从“为了老板”转变到“造福社会”;三是把企业的伦理,从“利润第一”转变为“和谐第一”。我们的做法当场受到宁波市领导的高度赞扬。我们要坚持践行上述理念,使舜宇成为一个勇担社会责任、和谐稳定、与时俱进的全球化企业。
我们应该成为国内光电产业腾飞的探索者。十年前,我们把“探索光电产业的腾飞之路”定格为舜宇人的神圣使命,这意味着我们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特别是要从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出发,集聚资源,聚焦创新,坚持以市场驱动创新,直到实现以创新驱动市场。2008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鼓励舜宇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他说,“当客户用你的产品感到骄傲时,你就成功了!”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第三,我们应该成为光电产业发展的导航者。未来舜宇不仅应该成为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而且应该通过投资整合,成为行业之中的“大象”,成为地方产业集群演变乃至全球光学产业演变的导航者。
总之,未来舜宇要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卓越绩效企业,一家引领潮流的高新技术企业,一家造福人类的诚信责任企业,一家驰誉全球的光电制造企业。
继往开来续写壮丽新篇,要求我们建设宏大的团队。
舜宇事业的继往开来,根本在人才。《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指出:企业“实现由中等到杰出这个伟大转变的5个首要因素,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是人才,第四是人才,第五还是人才。”今天,用“帕卡德定律”来衡量,舜宇实现向伟大企业转变的人才团队,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根据百年舜宇的布局,认真打造一支富有理想激情、能够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团队,一支涵盖技术、市场、制造、管理等各方面,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能打胜仗的人才大军。
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企业内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尋找人才求贤若渴,發現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文化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要大力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链,造就大批一线的青年才俊。要进一步创新政策、完善体制,坚持用宏伟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放开视野,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使青年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鼓励年青人秉持舜宇的共同创造价值观,诚信敬业,知行合一,完善自己,以承担起事业重任。
舜宇各级管理者,要有重才之识、引才之路、识才之眼、用才之方、容才之量、驭才之法、留才之术;要有目光、有胸怀、有毅力、能自律,甘为人才搭平台,甘为人才造环境,甘为人才做后勤,甘为人才当人梯;要有机制、有规划,抓重点、建梯队,从而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大军。
继往开来续写壮丽新篇,要求我们驾驭变化的世界。
我们面临一个急剧变化的世界,万物互联,变幻莫测,残酷竞争,扑朔迷离,越来越成为市场的常态。我们曾经拥有的优势,曾经抓住的机遇,刚刚总结的经验,不仅不是永恒,而且往往稍纵即逝。多少企业和品牌红极一时,转眼间就无影无踪。世界正在颠覆,危机、巨变和新旧更替,不断地毁灭人们成功的希望,也不断向人们提供大展身手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舜宇团队用什么样的思路、凭什么样的能力继往开来,决定舜宇未来的成败。舜宇的管理者必须以高度的危机感、紧迫感,与时俱进,适应颠覆的时代,驾驭变化的世界!
那么,驾驭这个变化的世界的武器究竟是什么呢?是学习! 十多年前,《第五项修炼》非常精辟地向我们指出:学习是驾驭变化的世界和赢得竞争的唯一武器。作者说:“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这段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驾驭变化的世界,要求我们学会观察全球风云,懂得经济规律。古话说:智者谋于未发,明者达于先机。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以其无与伦比的张力,改变现实,颠覆传统,成功只属于对迎面而来的挑战作出正确回应的人们。我们只有先学先谋,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变动因素,观察它们的联系,摸索其中的规律,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因应变动的环境,达成自己的目标。
驾驭变化的世界,要求我们学会突破传统思维,适应新的潮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如何转变思维习惯,适应时代潮流,把传统产业全面融入“万物互联”的新趋势,利用互联网平台转变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盈利模式等等,都有待我们通过学习去解决。
驾驭变化的世界,要求我们突破已有的知识藩篱,主动实施知识结构再造。新的技术和产品,新的市场和应用,五花八门;新的组织形式、创新平台和合作机制,以及新的理念和思潮,汹涌澎湃,时刻都警示我们原有知识已经归零,学习充电重新建构刻不容缓。
古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其亏。” 过去我们依靠学习,赢得如今的成功;未来我们要依靠学习,驾驭变化的世界!
各位同仁!
1999年,在庆祝舜宇15岁生日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再过15年即2014年,我们要达到销售规模60亿。这个目标,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2013年以62.5亿的成绩,提前一年实现了!
在这次庆典中,我们对于40周年的销售规模作了反复的预测和展望,我们决心:在2015年突破百亿,用10年左右的努力,冲击千亿的宏大目标。这要求我们年均增长26%左右,虽然这个增长率比我们前30年的年均增长率(39%)要低许多,但由于基数扩大,难度是显然的。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多年来我十分欣赏这样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再次以此和大家共勉。
各位同仁!
让我们一起,高举共同创造的旗帜,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坚守舜宇愿景,奉行舜宇使命,践行公司战略,为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实现跨千亿的宏伟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