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2382.HK
聚焦科技之美
实施名配角战略,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企业。
我们厂创办的时间不长,是1983年9月,在以老带新的原则下,由城北乡胶木厂派出首批人员去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中心试验基地培训后,于1984年下半年开始投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现有职工289人,专用光学冷加工设备128台,占地面积8.3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90万元,1987年实现现行产值214.24万元,创利税48.05万元,今年1-8月份实现现行产值381.4万元,创利税90.14万元。
我们厂的发展也同兄弟企业一样,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由于光学冷加工难度大、要求高、起步慢,加上我们当时的精神准备不足,曾一度出现了比较被动的局面。如1984年8月。首批培训人员回来后,离开了师傅身边的指导,以及受到这里生产条件的限制,连一些简单光学镜片的加工都碰到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国家宏观控制,整个光学行业不那么景气,培训前决定由浙江大学光仪工厂提供加工业务的方案变为不可能,在此情况下,如何打开局面?从那里下手?成了我们新办光仪厂的第一个难题。经过市场调查,根据机械工业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情报室在1984年10通过对全国照相机的研究而编写的“十五年长远规划背景材料”分析,预计到1990年,全国照相机产量为270万架,而市场需求量为770万架。我们以这一有效的经济信息为先导,决定将照相机镜头的生产作为我们加工的突破口。当时余姚又办起了照相机厂,我们就跻身于照相机行列。现在看来,我们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不作出这一决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尽管在1985年上半年由于技术素质低下而处于亏本状态,但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终于在下半年扭亏为盈,当年盈利4.8万元。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有的加工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同时,我们还意识到当时的主要加工单位浙江照相机一厂的海燕I型相机面临着产品更新,形势逼着我们去寻找新的门路。从1986年起,我们就开始了这一工作。经过努力,我们找到了天津照相机公司,他们正在扩大生产批量,需要光学冷加工的基点。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我们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在余姚市各级领导的有力支持下,经过外来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奋力拼搏,按合同的规定,将首批1000套东方S4镜片于1987年1月10日按期送到天津,质量全部合格,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天津照相机公司的信任,并于1987年1月17日签订了《天津照相机公司与余姚第二光仪厂联营合同书》,这样一来,我们厂就由原来的一般性加工变为紧密型的生产,年生产任务一下子猛增到10万套。
今年以来,我们又先后同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机械工业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实行了横向联营,一方面扩大了照相机镜头的加工范围,另一方面又与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联合研制生产了XY-1型、XY-2型一步成像翻拍相机,并于今年三月二十九日在余姚宾馆召开了部级鉴定会。该相机填补了我国该类产品的空白,达到了八十年代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这二种相机通过鉴定的消息见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不断,我们计划在年内生产500架投放市场,并为明年的大批量生产打下基础。
横向联营使我们厂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厂已经形成了35万套照相机镜头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照相机镜头生产的1/10。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强,厂的知名度也有了提高。今年八月份以来,香港亿利达光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华福公司厦门分公司等纷纷派员前来我厂,要求我们为他们生产照相机镜头,整个前景是乐观的。
在实行横向联营的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
一、信誉是实行横向联营的关键
天津照相机公司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与我们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就是因为我们生产的镜片质量是好的,交货是及时的。又比如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去年第四季度从江西德兴大茅山搬到上饶,急需5万套凤凰205镜片,当时他们多头订货,而我们按质按量及时交货,使他们相机的组装不脱节。江光总厂的领导对此再三表示感谢。在此基础上,就主动要求和我们联营,要我们参加凤凰相机集团。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实际行动取得了信誉。
二、采取正确的方法是横向联营得以发展的保证
实行横向联营,双方都有资金投入,又要利润分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采取了额定利润率分成的方法,即在联营合同书中明确规定,“甲乙双方实行税前分成,甲方为30%,乙方为70%。为了便于联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甲方按额定利润率进行分成,具体方法是:根据甲方每年产品的利润率不论实际成本的高低,均按此率为依据,按产品的实际销售额由联营企业将利润分给甲方。”这样做就避免了扯皮现象。
三、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能力是解决多方联营的有效方法
我们现在已经与二个大厂一个研究所实行了横向联营,我们还准备同浙江大学光仪系联营生产国外镜头。到目前为止,我们与这几家的关系都很好。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能力和多方联营是相辅相成的,用一句概括的话来说,多方联营必须扩大生产能力,只能扩大生产能力才能实行多方联营。这是因为后者的联营必须以完成前者的生产任务为前提;生产能力扩大了,前者联营的生产任务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生产量,再找别的厂联营,前者也无法有意见。